总是写作业磨蹭、注意力飘?警惕儿童多动症
“都坐了半小时,作业才写两行”“叫他好几声都没反应,像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都会遇到类似的头疼问题。如果这些情况频繁出现,且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们就要警惕了 —— 这可能不是孩子 “故意不听话”,而是儿童多动症的信号。
儿童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多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发病。这类孩子并非故意 “捣乱”,而是由于大脑神经发育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及时识别多动症的表现,能帮助孩子更早获得专业支持,减少对成长的影响。
一、多动症孩子的典型表现,你家娃中了几条?
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主要体现在 “注意力缺陷” 和 “多动冲动” 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会渗透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在注意力方面,这类孩子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写作业时,他们可能频繁被窗外的声音、桌上的橡皮吸引,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任务,拖到两小时还没结束;听讲时,看似坐在座位上,思绪却早已飘走,老师提问时常常答非所问;做事情也容易丢三落四,文具、作业本经常找不到,细节上漏洞百出。
而多动冲动的表现则更外放。有些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会不自觉地扭动身体、玩弄文具,甚至离开座位;课间休息时,他们像 “永动机” 一样停不下来,跑跳打闹不知疲倦;冲动方面,他们可能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插嘴,排队时忍不住插队,遇到问题容易情绪化,稍有不顺就哭闹或发脾气。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表现存在差异,有的孩子可能以注意力缺陷为主,看起来安静却总 “走神”;有的则以多动冲动为主要特征,一刻也闲不住。
二、别把 “调皮” 和 “多动症” 画等号
很多家长容易把孩子的调皮好动误认为是多动症,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
正常孩子的调皮好动是有场合和目的性的。比如,他们在游乐场疯玩,但在看动画片、读绘本时能安静下来;他们的行为虽然活跃,但能听从家长的指令,知道在课堂、图书馆等场合需要遵守规则。
而多动症孩子的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是不分场合的,即使在需要安静的环境中,也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对家长和老师的指令反应迟钝,甚至无视规则,并非故意反抗,而是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此外,多动症的症状会持续 6 个月以上,且在学校、家庭等多个场景中都有体现,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人际关系等。
三、发现异常?这样做更有利于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存在上述情况,家长首先要避免过度指责。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并非出于 “故意”,责骂和惩罚只会让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的情绪,加重问题。
其次,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很重要。医生会通过详细的观察、量表评估、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等,判断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改善状态。比如,为孩子创造简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减少书桌周围的干扰物;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小步骤,让孩子一步步完成,每完成一步给予鼓励;每天安排固定的运动时间,帮助孩子释放多余精力,提升专注力。
四、写在
儿童多动症并不可怕,它就像孩子成长路上的一道 “坎”。家长的理解、及时的干预和科学的引导,能帮助孩子跨过这道坎,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阻碍,多一些自信。如果对孩子的情况存在疑虑,不妨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