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预约挂号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多动症 >

孩子总是注意力分散、警惕儿童 ADHD

  “吃饭时东跑西颠,一顿饭要喂一个小时”“讲故事刚开个头,他就跑去玩玩具了”“幼儿园里从不乖乖坐在椅子上,老师天天找家长沟通”……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很多家长以为只是 “调皮”“不听话”,却没意识到,这可能是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早期信号。作为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ADHD 若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社交发展甚至心理健康。
 
  认识 ADHD:不只是 “好动” 那么简单
 
  ADHD 并非简单的 “精力旺盛”,而是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问题。根据症状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以注意力缺陷为主型、以多动冲动为主型,以及两者兼具的混合型。
 
  注意力缺陷为主的孩子,明显的表现是 “心不在焉”。他们在课堂上看似坐着,思绪却早已飘到九霄云外;做事情缺乏条理性,常常虎头蛇尾,比如画画只画一半就去玩别的;对细节极其不敏感,作业本上满是粗心的错误,却总说 “没看见”。
 
  多动冲动为主的孩子,则像上了发条的玩具。他们在需要安静的场合无法静坐,比如在教室里会擅自离开座位,在电影院里来回跑动;说话毫无顾忌,常常打断别人的对话,或者抢答老师的问题;行动前很少思考后果,容易因为冲动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出现危险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ADHD 的症状通常在 7 岁前就会显现,并且会持续 6 个月以上,同时在家庭、学校、社交等多个场景中表现明显。如果孩子只是在某个特定环境下 “坐不住”,比如只在枯燥的课堂上走神,在家却能专注玩积木,那么大概率不是 ADHD。
 
  别被 “假象” 误导,这些区别要分清
 
  很多家长容易把 ADHD 与孩子的 “调皮好动”“性格问题” 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
 
  正常孩子的好动往往有明确目的,比如为了追逐玩具而奔跑,或者因为好奇而摆弄物品,并且能在成人提醒后短暂安静下来;而 ADHD 孩子的多动是无目的的,他们可能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转圈,又毫无征兆地去碰别人的东西,即使被提醒也很难控制自己。
 
  在注意力方面,正常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保持专注,比如可以完整看完一集动画片,或者专注拼好一幅拼图;但 ADHD 孩子即使面对喜欢的活动,也难以持久投入,比如玩游戏时频繁切换项目,不到几分钟就失去兴趣。
 
  此外,正常孩子能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守,比如知道 “上课不能说话”“排队要遵守秩序”;而 ADHD 孩子并非故意违反规则,而是大脑难以处理 “规则” 信息,导致行为不受控制,比如明知道上课说话会被批评,却还是忍不住插嘴。
 
  科学应对 ADHD,家庭干预是关键
 
  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 ADHD,首先要做的是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保健科或心理科进行专业评估。医生会通过行为观察、量表测试、家长与老师访谈等方式综合判断,避免自行判断或盲目给孩子贴标签。
 
  一旦确诊,家庭干预与专业治疗同样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创造低干扰的环境。ADHD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刺激分散,因此要为他们打造简洁有序的活动空间。比如写作业时,书桌上只放当前需要的文具和书本,移除玩具、零食等干扰物;房间的墙壁尽量选择淡雅的颜色,避免过多装饰画或贴纸分散注意力。
 
  采用 “指令清晰化” 沟通。这类孩子对复杂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弱,家长说话时要简洁具体,避免冗长的道理。比如不说 “你要认真写作业,别总是拖拉”,而是说 “现在开始写数学作业,先做 5 道题,妈妈会在旁边陪着你”。同时,指令要一次只说一个,等孩子完成后再下达下一个,避免信息过载。
 
  用 “正向强化” 塑造行为。ADHD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批评和惩罚往往效果不佳,反而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家长可以建立 “行为奖励机制”,比如制作一张积分表,当孩子做到 “安静坐 5 分钟”“主动收拾玩具” 等行为时,就贴上一个贴纸,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一次出游、一本绘本等奖励。奖励要及时兑现,并且具体说明奖励的原因,让孩子明白 “哪些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借助运动释放精力。适当的运动能帮助 ADHD 孩子消耗过剩的精力,同时促进大脑分泌有助于专注的神经递质。家长可以每天安排 1-2 小时的户外活动,比如骑自行车、拍皮球、跳房子等,让孩子在运动中释放能量,减少多动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后续学习。
 
  面对 ADHD 孩子,家长的耐心与接纳至关重要。不要因为孩子的 “不配合” 而焦虑、自责,也不要拿他们与其他孩子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ADHD 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道坎。通过科学的干预和持续的陪伴,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渐改善症状,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在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用引导代替强迫,陪孩子一起跨过这道坎,迎接更光明的未来。
在线咨询
电话问诊

查症状

问客服

知费用

问客服

明治疗

问客服

医生团队

自测疾病

注意力不集中 嘴歪眼斜 吸鼻子

清嗓子 不自主摇头 孩子不会说话

----广州天使自助预约挂号平台----

(本网站已加密,保障个人隐私)

患者姓名:
手机号码:
就诊日期:
预约科室:
病情描述:

·早发现 ·早干预 ·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