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这类表现,可能和抽动症有关
孩子的健康成长始终是家长们较为关注的焦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异常表现,很可能隐藏着健康问题。其中,抽动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且容易被忽视。当孩子出现某些特定表现时,家长们需提高警惕,因为这可能与抽动症有关。了解这些表现,对于早期发现、干预抽动症至关重要,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运动性抽动表现
1. 简单运动抽动
- 频繁眨眼:孩子频繁眨眼是抽动症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眨眼与因眼睛干涩、疲劳等正常原因引起的眨眼不同,其频率明显增加,且不受孩子自身控制。例如,在短时间内,孩子可能会快速眨眼数十次,即使提醒后也只能短暂克制,随后又会不自觉地继续频繁眨眼。
- 耸肩歪头:肩膀不自主地向上耸起,有时幅度较小,有时则会大幅度地将肩膀耸至耳部附近,且发作频繁。同时,歪头也是常见表现,头部会向一侧倾斜,并非出于习惯或故意,而是不由自主地做出该动作。这两种动作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
- 扮鬼脸:脸部肌肉出现不自主运动,如皱眉头、挤眼睛、撅嘴、伸舌头等,组合在一起就像在扮鬼脸。这些动作快速、短暂且反复出现,孩子无法自主控制,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做出这些表情。
2. 复杂运动抽动
- 甩手跺脚:手部会突然用力甩动,如同要摆脱手中物品一般,动作较为急促。同时,脚部也可能会出现跺脚行为,跺脚力度和频率不一。这些动作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行走、拿取物品等日常活动。
- 旋转身体:身体会向一侧或多方向进行旋转,可能在站立、行走时突然开始旋转,旋转圈数和频率没有规律。这不仅会干扰孩子正常的行动,还可能使孩子在旋转过程中因失去平衡而摔倒,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 模仿动作: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人的动作,可能是身边家人、同学的动作,也可能是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的动作。这种模仿并非有意识地学习,而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做出相似动作。
发声性抽动表现
1. 简单发声抽动
- 清嗓子:频繁清嗓子是常见症状,孩子会反复发出类似“吭吭”的声音,这种清嗓子与因咽喉不适偶尔清嗓子有明显区别。抽动症导致的清嗓子不受主观控制,即使嗓子并无异物或不适,也会持续进行。
- 吸鼻子:发出类似“嗤嗤”的吸鼻子声音,并非因为鼻腔堵塞或有鼻涕,而是一种不自主的发声行为。吸鼻子动作频繁,可能与其他抽动症状同时出现。
- 咳嗽:突然、短促地咳嗽,与感冒咳嗽不同,它没有呼吸道感染等明显诱因,咳嗽节奏和声音较为特殊,往往是单一、快速的咳嗽,且频繁发作。
2. 复杂发声抽动
- 重复语言:会重复自己刚刚说过的话,或者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例如,在回答问题后,可能会紧接着重复一遍自己的回答;听到他人说话后,也会不由自主地重复对方话语。这种重复并非故意,而是无法自控。
- 秽语:部分病情较重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秽语症状,即说出一些不文明、粗俗的话语。秽语通常突然爆发,孩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说出,这不仅会让孩子自身感到尴尬和困扰,还可能影响其社交关系。
抽动症的潜在影响
1. 学习困难:抽动症的各种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频繁的抽动动作和发声会使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听讲,错过老师讲解的重要内容。写作业时也容易分心,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受到影响。长期如此,孩子可能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 社交障碍:孩子不自主的抽动表现容易引起同伴的好奇、嘲笑或排斥。这会让孩子在社交中感到自卑、孤立,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逐渐变得孤僻。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阻碍孩子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3. 心理创伤:孩子自身对无法控制的抽动症状往往感到困惑、焦虑和自卑。他们可能因不理解自己为何会这样而内心痛苦,担心被他人异样看待。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创伤,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类似表现时,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发现并干预抽动症,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对孩子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专业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诊疗方面经验丰富。医院汇聚了一批专业的医疗团队,他们在抽动症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医院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精准检测孩子的身体状况。秉持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孩子提供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帮助孩子们克服疾病困扰,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