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支持多动症学生
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生在课堂上常面临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多动等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学习,也可能给班级管理带来压力。学校作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通过科学的支持策略,能够帮助多动症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提升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本文将从环境调整、教学优化、社交支持等方面,探讨学校如何为多动症学生提供有效支持。
课堂环境:减少干扰,营造包容氛围
适合多动症学生的课堂环境,应兼顾减少干扰和营造安全感,让他们能更专注地投入学习。
物理环境的合理调整
教室的座位安排对多动症学生影响较大。可将其座位安排在离教师较近、远离窗户和门口的位置,减少外界环境(如行人、噪音)的干扰;座位周围避免摆放过多装饰品或玩具,保持桌面简洁,只放置当前所需的学习用品。此外,教室的光线和声音也需适度控制,避免过强的灯光或嘈杂的背景音,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安静、有序的空间。
营造接纳的班级氛围
教师可通过班会等形式,向全班同学普及多动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多动症同学的行为并非 “故意调皮”,而是需要帮助的特点,减少同伴间的误解和排斥。鼓励同学们友好对待多动症学生,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比如提醒其注意听讲、分享学习笔记等。这种包容的班级氛围能让多动症学生感受到被接纳,减少心理压力,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提升学习效率
针对多动症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的拆解与呈现
多动症学生难以处理复杂的信息,教师可将教学内容拆解为多个小步骤,逐一讲解并确保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先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再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方法,每一步都给予明确的指令和示例。同时,教学中多运用视觉化工具,如图片、图表、思维导图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课堂互动的优化设计
为保持多动症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互动需更具吸引力和节奏感。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游戏化学习、动手实验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保持专注。提问时,可提前用眼神或手势提醒多动症学生做好准备,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其主动回答;对于回答不完整的情况,以引导和鼓励为主,避免批评打击其积极性。此外,课堂中可穿插短暂的 “动一动” 时间,比如让学生站起来伸展、做简单的动作游戏,帮助他们释放多余精力,再重新投入学习。
作业与评价的灵活调整
针对多动症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调整作业形式和要求。比如将书面作业拆分为多个小任务,允许分段完成;减少作业量,确保其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对于书写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书写要求,重点关注内容的正确性。评价时,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而非仅以分数为标准,比如在评语中肯定其 “今天课堂上专注的时间比昨天长”“作业中的错误比上次少了”,增强其学习信心。
行为支持:培养规则意识,提升自控能力
多动症学生的冲动和多动行为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来改善,帮助他们逐步适应校园规则。
明确行为规范与正向引导
教师可与多动症学生共同制定清晰、具体的课堂行为规则,如 “发言要举手”“安静听讲”“不随意离开座位” 等,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规则的意义。当学生遵守规则时,及时给予口头表扬或小奖励(如贴纸、小文具),强化其良好行为;当出现违规行为时,用温和的语气提醒,避免当众批评,可轻声说 “现在要坐好哦”“请举手发言”,并引导其改正。
个体行为干预计划
对于症状较明显的多动症学生,教师可联合学校心理老师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干预计划。比如设定每日的 “目标行为”(如 “一节课内不离开座位”“主动举手发言 1 次”),当学生达成目标时给予记录和奖励;当出现情绪激动或行为失控时,引导其到教室的 “冷静角” 稍作休息,通过深呼吸、捏减压玩具等方式平复情绪。这种个性化的支持能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控能力,减少行为问题对课堂的影响。
社交支持:帮助融入集体,提升交往能力
学校应为多动症学生提供社交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升社交适应能力。
社交技能的课堂渗透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交技能的培养,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教学生学习 “打招呼”“分享”“道歉” 等基本社交礼仪;在小组活动中,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引导多动症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同时,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比如安排一位耐心的同学与多动症学生结对,在合作学习中提醒其遵守规则、协助其完成任务。
创造成功的社交体验
为多动症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社交机会,能增强其社交信心。比如在班级活动中,根据其兴趣和能力分配适合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学产生积极互动;组织小型的社交活动(如生日会、小组游戏),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社交技巧。当学生在社交中表现出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逐步克服社交恐惧,更好地融入集体。
家校协作:形成支持合力
学校的支持需要与家庭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共同分析问题并调整支持策略。比如针对学生在作业中的拖延问题,教师可与家长约定 “学校里完成一部分,家里完成另一部分”,形成家校一致的要求;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进步,让家长了解支持措施的效果,增强其配合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可组织多动症家长交流会,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干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技巧,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医疗健康服务的机构,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诊疗支持。在儿童神经发育及行为问题的诊疗领域,医院拥有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可针对多动症等问题开展评估与干预指导,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专业的建议。医院注重营造适合儿童的就医环境,以贴心的服务为儿童健康成长助力。
如果学校或家长发现多动症学生在校园适应中存在持续困难,建议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通过多方协作,为孩子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